数字化重构制造业空间大_全球视讯


(资料图片)

数字化重构制造业空间大

杨义兴

在中国企业评价协会日前发布的2022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榜单中,先进制造业占比超过五成。而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迅猛的一个重要原因,离不开其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制造业摆在突出位置,提出要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此前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也多次强调制造业要朝向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如何持续加快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渗透速度、强度,使数字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达到一个新高度,发挥数字化提高制造业质量竞争水平的更大力量,受到广泛关注。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中,依托数字技术发展更高水平、更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已然成为战略共识。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规模居世界第一位,全球价值链(GVC)参与指数始终保持较高水准。同时,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成绩斐然,数字化已初步融入基础制造业领域。不过,我们距离制造业强国仍有不小差距,GVC地位指数仍然处于较低位置,高新技术制造业占比依然相对不高,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时有发生。2016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增至2021年的45.5万亿元,但2021年第二产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仅为22%。这说明我国制造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还有不少提升空间。

有鉴于此,应坚持问题导向与底线思维,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制造业重构竞争优势。

第一,要完善支撑制造业竞争质量水平提升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强化对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的战略部署,健全国家科技计划基础研究支持体系,加强对专利成果的保护,激发数字技术创新的动力与活力。要为相关科技政策丰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投融资政策等配套措施,对物理基础设施加强数字化改造,打造由点及面的数字基础设施全覆盖体系,搭建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平台,建设开放高效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生态。要加快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完善法律法规、数字治理、监管理念,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肥沃土壤,缓解地域、城乡间的发展差异,为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质量竞争水平提升创造新动力。

第二,要建设数字化与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我国复合型数字人才的数量仍然不足,制造业转型缺乏关键核心人才。有必要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培养具有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业思维、视野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调动一系列产学研合作机制为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质量竞争水平提供新动能。出台完善的研究计划顶层设计和科技创新规划,瞄准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有的放矢地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要完善奖金、薪酬、落户、补贴等激励机制,吸引海外复合型人才,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资本的引流。此外,还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和社会化培训的支持力度,创新模式与方式,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产在教先,大规模培养数字化复合型产业工人。

第三,要推进数字化产业与制造业的产业链融合。开发数字化成果应用于实体制造业的可靠通道,促进数字化创新链精准对接制造业产业链升级,提升两链的协作稳定性和链接通畅性。要围绕制造业质量竞争水平提升的内涵和特点,持续推进大数据存储、大数据交易、大数据采集加工等数字产业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结合,鼓励制造业在技术迭代、质量升级、品牌塑造等领域合理运用数字技术。加大力度培育基于数字技术导向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围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柔性化定制推广、共享生产平台发展、供应链管理优化等方向,提高数字要素在服务业业态和模式中的比重,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